中山奖学金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2:56 点击次数:50 文章作者:
——奖学金名。中国国民党于1960年在台湾创设的留学奖学金,又称中山学术奖学金。以中国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之名来命名此项奖学金。连续办理40年,直到2000年国民党失去政权才中止。背景:中山奖学金是以考试的方式选拔出优秀且具国民党籍的大学学士毕业生,资助他们出国留学进修,作为“为党国储才”。在当时,台湾百姓经济状况普遍不好,资金丰厚的中山奖学金给青年学生提供了一条出国留学的机会,而且在当时党国一体的时空背景下,学成归国后很有机会继续被国民党积极提拔,朝政界发展。资格:要报考中山奖学金除了必须党历清白且党龄至少二年之外,还要求曾担任党部的义务干部,并有活跃的实绩。在选考方式上,测验主义思想和专业科目的笔试占30%,受考官影响较大的口试占40%,余30%则是评估考生过去在党内的表现是否杰出。争议:由于中山奖学金是国民党为培养党内有力新生代而设的制度,因此领取中山奖学金的留学生不免皆被怀疑在海外要“为党活动”,事实上也存在这种迹象,例如监视与打击海外异议份子、回报海外异议人士的活动情资等等,所以有些中山奖学金的留学生遂被批评为“学生特务”、“职业学生”。根据《马经》一书内容,1976年3月15日,美国的报纸《加州日报》在1976年5月15日报道国民党以金钱吸收学生去监视其他学生活动,也报道领取中山奖学金的学生必须负责去收集其他同学的言行资料。此外,在1982年11月5日,伊利诺伊日报刊出专栏作家Larry Cohler的文章,他引用国会议员Jim Leach和Stephen Solarz和CIA、FBI等资料,指出拿国民党中山奖学金(Sun Yet-sen Scholarship)的学生有义务与责任去撰写监控其他学生的报告。该专栏还提到1979年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的一份报告指出中情局估计有二十五位国民党的高级特务官员在美国校园活动,专栏中提到的参议院报告还指出,负责监视学生的国民党特务学生每个月可以领到1100元美金并有配车。此外,这篇内容更指出并非每个国民党学生都能够报考中山奖学金,只有“被筛选”过的人才能被“邀请”参加考试。恢复设置:民国九十八年(2009年)10月,甫就任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总统在中国国民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表示将研究恢复设置中山奖学金。他认为国民党的年轻化并不是口号而已,而是要转化成为行动,未来将提名“正派、清廉、勤政、爱民、有理想、讲道义”的同志参选。2010年8月4日,国民党召开恢复输中山奖学金记者会,副主席詹春柏亲自宣布公开招考。此次招考名额为10人,凡大学毕业、40岁以下、具有国民党党龄二年、曾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未领取岛内公费留学奖学金者皆可报考。报考学科涉及政治、国际关系、行政、社会、心理、教育、法律、大众传播、财经、管理等。著名人士:考取中山奖学金出国留学的著名人士有:马英九、许信良、张俊宏、赵守博、江丙坤、孙大千、郭荣赵、张显耀、邵玉铭、张京育、江丙坤、关中、李大维、雷倩、庞建国、陆以正、胡志强、郑又平、金溥聪等等。(维基百科、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