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个人微信
微博二维码
在线留言
《金典》 黄金新闻 黄金广告 黄金品牌展示 黄金制品展销 黄金实时行情 黄金储备 黄金管理经营 黄金科技 黄金教育 黄金仪器仪表 黄金学术论文发布区 黄金政策法规 黄金历史 黄金考古 黄金博物馆 黄金主题公园 黄金用途 黄金业界 黄金媒介 黄金文字 黄金文化 金属学 黄金资源 黄金矿物 黄金生产 黄金产量 黄金加工鉴定 黄金行业标准 参考资料 合作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金文化大典 > 金字4字词

黄金欹器
发布时间:2022-03-02 16:49:10      点击次数:34      文章作者:
——末代皇帝溥仪房间桌子上陈设品。现藏皇北京故宫博物院。欹(qī)器,又常被称做歌器。它是一种灌溉用的汲水罐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欹器有一种奇妙的本领:未装水时略向前倾,待灌入少量水后,罐身就竖起来一些,而一旦灌满水时,罐子就会一下子倾覆过来,把水倒净,尔后又自动复原,等待再次灌水。关于“欹器”的最早的有关记载,可见于战国时《荀子》一书《宥坐》编。这里“宥”字相当于“右”字。“宥坐”也即“右坐”或“右座”。所谓“欹器”是鲁王用来代替今人所说的“座右铭”的。《宥坐》篇的记载如下:“孔子观于鲁桓公(公元前711年~前694年在位)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弟子日: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日: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古代鲁国之君有一种放在宗庙中相当于今人“座右铭”的欹器。欹器有个特点:当它空虚不盛一点水时,就只能欹斜地放着而无法端正地放置,把它扶正后,一放手它就重又歪斜在一边,这就是所谓“虚则欹”;在这容器中注入中等数量的水,就可端正地摆放在那里,这就是“中则正”;但在容器注水又不可太满。水太多了,它又会自动向另一侧翻倒,而把水都倒了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满则覆”。鲁国之君把这奇异的容器放在宗庙中作为“座右铭”,目的在于提醒自己,万事都要采取中庸之道,适可而止,切不可过分,慎防“满而覆”。孔子在弟子作过现场试验后发出的叹息:“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对任何时代的当政者都具有深意。原来这件古代鲁国视为国宝的“欹器”,到汉代已经失传了,以后魏、晋之际,杜预曾于公元260年时把它重制出来。接着,晋代曾最早推算出圆周率为3.1416的刘徽又进一步作了《鲁史欹器图》并加以说明。可惜以后欹器的仿制品和图样又都失传。到南北朝及隋唐时又有人把它重制成功。其中,北朝的西魏文帝也把改制后的欹器放在前殿,用来提醒自己。可是,这些后来接着又都失传。总之,鲁国国宝“欹器”,它的仿制品在历史上失传又再现,再现又失传。到近千百年,所谓“欹器”,其构造如何,就成为“千古之谜”了。故宫博物院里陈设着1895年“光绪御制”的一对高45.5厘米、长18.7厘米、宽14厘米的铜质鎏金器物。它的样子像个插屏,底座上有一个框架。在框架上面横框的正面錾刻有篆体的“光绪御制”4个字。框架的中央吊挂着一个直径12厘米、高14.7厘米的杯状容器,杯状容器两边的乳钉形轴与框架内侧的针状轴衔接,这样,这个容器就可以在框架上沿一定方向转动。如果往容器中倒水,水浸到一半时,容器正好是垂直地吊挂;将水倒满后,容器却自动翻转,而把水全部倒出来了,之后,容器就又自动偏向一方而静止下来。这种奇特的器物名叫“欹器”(欹是倾斜的意思)。这种玩 意儿早在周朝时就有了。警戒作用:据说,有一次孔子去周庙参观,见庙中有个欹器。孔子问道:“这是什么器物?”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佑座器。”孔子说:“我听说这种东西灌满了水就翻过去,没有水就倾斜,灌一半的水正好能垂直正立,是这样的吗?”守庙的人回答说:“是的。”孔子让子路取来水试了试,果然这样,于是长叹一声说:“唉,哪有满了而不翻倒的呢?”清朝皇帝让人在紫禁城里摆设欹器,是借欹器“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的特点喻示“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的道理,并以此警戒自己,以利于自己的统治。但也有人认为欹器是中庸的象征。文化内涵:欹器的来源,可以从1953年,在西安东郊发现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半坡遗址说起,在这遗址中发掘出一种尖底、口小的陶器水罐,在水罐的腹部中央偏下有两个系绳用的环耳。据考古分析这是用来打水的器皿。用绳子吊起空罐子的时候,罐子是倾斜的,放入水中水很容易进入罐中,但水装到一半的时候,水罐就会自动的立起来,如果水盛满了,将盛水的罐子提起来,水罐又会倾斜把一部分水倒出来,剩下半罐水时就又直立了。也许那些具有内省精神、道德高尚、不骄不躁的智者心中都秘藏着一个这样的器物,他们在欹器快要倾覆时就不会再往里边注水了,或者在欹器朝倾覆那边倾斜时就不再往里边注水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他们察微知著,在某种苗头出现时就能预见到其后果,并及时遏止不良苗头的发展。譬如孔子,就爱在座位旁放一个欹器,来警示自己。后来人们通过在金属上刻写文字的方法来警示自己。再后来,就发展成为如今的座右铭了。实际用途:这种翻斗式的容器有很广泛的用途,例如矿山的矿车,某些厕所里一种定时冲洗的翻斗,以及气象观测雨量计内的计量容器等等,都是根据这种构思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