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9:55 点击次数:189 文章作者:
——明代宣德时期器物。在2008年4月11日香港苏富比推出的来自瑞典实业家约翰·卡尔·肯普个人收藏的25件套明清金器专场拍卖中,这件器物竟然拍出11680.75万港币的天价。 创中国明清金器历年拍卖的全球价格之最。此炉宽18.5厘米,重1.28千克,多次参加重要展览并收入著录。炉腹和盖面皆錾刻五爪游龙纹饰,通体多处镶嵌红、蓝宝石及珍珠等珍贵宝饰。有专家认为,此炉是在中国以外能找到的仅有的8件明初纯金御器之一,其余7件收藏于海外博物馆中。据钦峡吞新浪博客《缺少价格标尺的中国金银器拍卖(2009-07-24)》评论,这场被命名为“帝廷金辉——珍贵明清御制金器”的拍卖仅成交17件拍品,总成交额高达17124.7万港币。5月14日,肯普家族收藏的另一部分中国早期金银器专拍在伦敦市场击起了轩然大波——126件拍品成交123件,仅流拍3件,总成交额931.0688万英镑,约合19993.318万元人民币。因存世数量、流通数量及政策限制,金银器拍卖是中国拍卖市场最为缺失的一项,十余年来仅有数十件海外回流品在内地拍卖过,数量有限且缺乏可资参照的价格标尺。正因为此,今年春拍两场肯普家族收藏的金银器专拍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巨大兴趣。苏富比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此次专拍126件拍品的时代囊括了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东周、汉代、六朝、唐代、宋代、金代、辽代、元代、明代、清代等时代,其中以唐代制品为主,数量也最大,其次是战国时期制品。从历年可数的几十件金银器拍卖纪录看,明清金银器的成交价格暂时领先于其他时代制品。业内人士指出,“从此次纯金制品的表现来看,预料金器在市场的流通量会有所增加,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端藏家。”香港苏富比此场拍卖的金银器,以明清宫廷的陈设用具及饰品为主,陈设用具的成交价格最高。明清时期,金银器的制作是继唐代以后的另一个高峰。各种门类的工艺品对于金银的使用非常普遍,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已发表的代表性藏品看,该院收藏的金银器主要以清代制品为主,遍及祭祀、典章、佛事、陈设、科技、生活、佩饰等各个方面,从大型的编钟、天球仪、佛塔到小型的扳指、耳环,几乎可以说无所不包。清代金银器与历代金银器的制作相比,更加注重金银本身所彰显的富贵、雍容和华美。因此,也有人认为,明清宫廷金银器虽然工艺精湛,却明显缺乏唐宋制品所体现的文化品位。甚至有资深藏家指出,“明清金银器在工艺上不能与唐宋器比肩,在财富价值上也缺少当下黄金所具有的流通性,卖的仅是宫廷概念。明清宫廷制作、使用甚至收藏过的各类艺术品备受中国藏家青睐,如古代书画、瓷器、家具、佛像等等,只要证明曾经属于宫廷,价格必创天价。与帝后相关艺术品,更是历年中国市场中最具有竞争力的拍品,这是中国市场与纽约、伦敦市场最大不同之处。相信苏富比将肯普收藏金银器一分为二并在香港、伦敦挥槌,正是出于这一市场购买力的区隔性所决定的。”金银器,特别是金器,在古代中国一直是皇室及达官显贵等上层阶级的奢侈品,其稀有性和制作工艺的考究,决定了其使用范围和价值。从考古资料看,殷商时期已经出现了金银器。20世纪80年代的三星堆遗址、2001年的成都金沙村遗址均出土了西周至商代的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蛙形金饰等金器。成批发现的中国早期金银器,最重要的有陕西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详见《文物天地》2004年第6期)、江苏丹徒县丁卯桥窖藏、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三处。汉武帝时期,黄金以货币的形式出现,但中国并非盛产金银的国家,此后黄金就不再以货币形式出现。唐代由于中西交流的广泛,大量金银进入中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宫廷的需要,金银器的制作达到了顶峰。宋元时期对于金银器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使用更加广泛。尽管金银器的制作和使用唐宋时期就非常发达,但因中国金银矿藏匮乏,原料来源较少,加之其使用功能较强,传世的金银器多数都被拥有者按照自己的需要而重新熔铸,这是历代金银器传世品数量稀少的重要原因。国内存世的金银器制品,多数是考古发掘出土,民间收藏的传世器物极少,这也是拍卖场上非常少见的原因。有专家指出,今年苏富比所拍卖的肯普家族收藏的历代金银器,可以说是目前所知海内外民间收藏中可流通的数量最大的一批藏品。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场专拍为明清宫廷金器的拍卖价格首次作出了明确的价格定位,这些价格将是未来金银器拍卖交易的重要参照。从具体拍品成交的情况来看,这些价格产生的主要依据毫无疑问是中国明清的御制瓷器和宫廷艺术品——中国艺术品拍卖,历年成交价超过亿元的主要由清代瓷器和御制工艺品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