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银镀金花丝摆件应县木塔》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8:43 点击次数:137 文章作者:
——金银工艺摆件名。由山西宏艺首饰股份有限公司制作。这是宏艺公司设计制作的又一花丝镶嵌工艺力作。在“2012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选的作品中,与《足银镀金花丝摆件晋祠圣母殿》同时双双获得2012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2012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推荐工作是由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等部门组织的。大型花丝摆件《应县木塔》于2011年5月开始制作,历时13个月,于2012年4月完成组装面市。工艺品依据应县木塔实际尺寸以1:70的比例制作,塔高972毫米,塔宽746毫米,共用白银48千克,这是宏艺公司继《足银镀金花丝摆件-鹳雀楼》、《足银镀金花丝摆件-九龙壁》、《足银镀金花丝摆件-圣母殿》之后又一花丝镶嵌工艺精品。应县木塔全名为化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1195年)增修完毕。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与意大利比萨斜塔、法国动乱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做工精细、造型优美,如此多的华丽辞藻怕也不够描述它。“花丝镶嵌”这门传统的宫廷艺术曾作为“燕京八绝”之一,是古代宫廷里的工匠专门为后宫皇后、妃嫔们制作首饰用的一门技法。花丝镶嵌是一门传统的宫廷艺术,它将金银等贵重金属加工成细丝,以堆垒、掐丝、编织等技艺造型,并在金银丝上錾出花纹,再镶嵌上色泽美丽的各类珠宝玉石,其工艺复杂且繁琐。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花丝镶嵌工艺早在商代就已见雏形,春秋战国时期,匠师们制作出了细如发丝的金银丝,将其嵌在青铜器之上,这就是花丝工艺的萌芽。公元前14世纪,中国就出现了用于装饰的金属工艺制品。出土文物有簪、梳等饰物。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运用了“金银错”工艺。汉代,细丝工艺已相当精湛。宫廷匠人创新出金粒焊缀工艺,将细如粟米的小金粒和金丝焊在器物之上组成纹饰。唐宋时期,金银器皿、金银首饰广泛流行,制作工艺日臻完美精湛。宋代一反唐代的雍容华贵,转为素雅精巧,运用立体浮雕形凸花工艺和镂雕的装饰工艺将器型与纹饰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器物的立体感与逼真感。花丝镶嵌工艺在明清两朝步入鼎盛期。特别是清代,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花丝镶嵌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全行业分为实作、镶嵌、錾作、攒作、烧蓝、点翠、包金、镀作、拔丝和串珠等专业,主要生产与加工协作关系非常密切。辛亥革命后,宫廷艺术散落民间,金店、银楼纷纷开张。据统计,仅北京就达百多家,花丝镶嵌行业极为兴旺。民国时期,贵妇名媛皆以佩戴有花丝镶嵌工艺的珠宝首饰为身家品味的象征,许多花丝精品珠宝出口到国外。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工艺美术行业采取低利贷款、供应原材料、统购、包销等一系列措施,组织生产合作社。产品种类、表现手法、造型等方面都有了较快的发展。1958年,北京市工艺美术厂成立,内有花丝制作组。随后,合并各花丝、镶嵌生产合作社,在通州孔庙遗址成立北京花丝镶嵌厂,集结了北京、河北、山东、山西等地民间工匠,成为花丝镶嵌工艺品的主要生产地,也是全球首饰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濒临失传的技艺得以传承。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欧巨变,花丝镶嵌出口订单锐减,工厂经营大不如前。加之为了生存,生产者降低材质、精简工艺以适应商品化的市场需求,很多传统技艺濒临灭绝。伴随着花丝镶嵌厂宣告破产,工艺美术大师几万元就被买断工龄,失业艺人不得不改行谋生,蹬三轮车,当环卫工,开出租车,继续从事花丝镶嵌者不到百人。在珠宝首饰日益时尚化的今天,传统工艺“花丝镶嵌”开始重新浮出水面。十年前,山西宏艺首饰公司就开始做起了花丝镶嵌制品。到目前为止,宏艺已经制作出“花丝晋韵”系列大型作品有《足银镀金花丝摆件——鹳雀楼》、《足银镀金花丝摆件——九龙壁》、《足银镀金花丝摆件——圣母殿》和《足银镀金花丝摆件——应县木塔》。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工艺又称“金银细工”,实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据宏艺国家高级工艺技师许世顺介绍,该工艺是将金、银抽成细丝,以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镶嵌则是把金银薄片打成器皿,然后錾出图案,或用锼弓锼出图案,并镶嵌宝石而成。应县木塔的建筑特色是塔身全部为榫卯结构,而宏艺制作的 《足银镀金花丝摆件——应县木塔》大型摆件再现了这一建筑艺术神韵。塔身由五层檐拱和四层平坐拱组成,有31种不同的斗拱组合,结构各异,共用椽子3000余枚,镶嵌6种宝石,共计869粒。木塔的门窗及平坐栏杆均采用花丝镶嵌工艺。角石兽、套兽和鑯兽等采用现代雕蜡浇铸工艺。摆件整体设计构思精巧,制作工艺精湛,把应县木塔这一古建筑的奇巧结构表现得淋漓尽致,精美绝伦。在作品开始设计前,宏艺团队先后数次前往应县木塔实地考察。对规格、装饰、结构和设计等均进行了细致的测量和研究。她介绍,每制一件作品,技师们都要翻阅大量相关资料,提供多种设计方案进行对比选择。然后又会花费很长时间投入制作。力求达到与应县木塔的建筑结构完全一致。花丝镶嵌选用柔韧和延展性强且色泽美观的金银为材料,当金、银等贵金属被拉成细丝后,工艺技师们就将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和堆垒等八大传统技法造型,将它们制成各种工艺品和首饰。掐就是用镊子将细金属丝折制成设计所需要的形状。最初的花丝会掐制成团,填进原有的模具中。填,就是在金属丝造型轮廓线内“填”充上各种花纹图饰。攒,就是将珠宝粗坯的细部用工具敲打为更完美的形状,并用金属刀具在金银片上一点点雕刻成所需的图案。焊,将制成的纹样拼在一起,通过焊接组成完整首饰,形成天衣无缝的奇效。编织,将细丝编织边缘纹样和不同形体的底纹,在底纹上再粘以用各种工艺方法制成的不同花型纹样,通过焊接完成。堆垒,三堆炭灰的方法将码丝在炭灰上绕匀,垒出各种形状,并用小筛将药粉筛匀、焊好。国家高级工艺技师许世顺介绍,每种工艺细分起来又是千变万化。制作花丝镶嵌饰品,要经过制胎造型、花丝成型、烧焊、咬酸(酸洗)等程序后方成半成品,再烧蓝或镀金银,提亮。有时,还要再“镶宝”或“点翠”方能整体完成。他说,花丝镶嵌的精髓在花丝,后期的镶嵌、点翠则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制作流程中,最考验功夫的是焊接工序,也是最难的一步。需要将发丝般粗细的丝焊接起来,并织成网状,然后再掐造出各种不同的款式。每一个步骤均需熟练而严谨的工艺技巧,稍有差错,整件作品将会前功尽弃。难就难在焊接的时候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会使局部变形而失真,焊接的时候要整体受热,完成局部焊接。这样的目的就是使热胀冷缩变形小。在许师傅的字典里,没有失败,只是在某部件上反复去做。一定要做到最好,一直是他对自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