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个人微信
微博二维码
在线留言
《金典》 黄金新闻 黄金广告 黄金品牌展示 黄金制品展销 黄金实时行情 黄金储备 黄金管理经营 黄金科技 黄金教育 黄金仪器仪表 黄金学术论文发布区 黄金政策法规 黄金历史 黄金考古 黄金博物馆 黄金主题公园 黄金用途 黄金业界 黄金媒介 黄金文字 黄金文化 金属学 黄金资源 黄金矿物 黄金生产 黄金产量 黄金加工鉴定 黄金行业标准 参考资料 合作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金文化大典 > 金字2字词

金文
发布时间:2022-03-02 16:47:54      点击次数:63      文章作者:
——①谓泥金所书的文字。唐·唐彦谦《鹿门集·续补遗·贺李昌时禁苑新命》诗:“玉简金文直上清,禁垣丹地闭严扃。”②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也有解释为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清代吴式芬把商周铜器铭文编成《捃古录金文》一书,收集的资料多,考释严谨,影响颇大,金文一词遂有了界说。这时所谓金文皆指整篇的铭文,不称单字。1925年容庚编《金文编》把商周铜器铭文中的字按照《说文解字》的顺序编为字典,从此金文成为一种书体名称。金文出现在商代中期,资料虽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金文下限断在秦灭六国,也就是秦用小篆统一中国文字时。金文出现在商代中期,郑州市白家庄出土饕餮纹□上有龟字,陕西省岐山县京当村出土□戈上有□字,北京市平谷县刘家河出土鼎和爵上皆有龟字,这类资料虽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金文下限断在秦灭六国,也就是秦用小篆统一中国文字时(公元前15世纪-前220年),约1200多年。宋代人收藏铜器极重视铭文,如刘敞《先秦古器记》、吕大临《考古图》、王黼《博古图录》等,皆摹写铭文、作出考释;也有专门摹刻铭文的,如赵明诚《古器物铭》、王俅《啸堂集古录》、薛尚功《历代钟鼎□器款识法帖》等,皆有释文和考证;把铭文中的字编为字典则有吕大临《考古图释文》、王楚和薛尚功《钟鼎篆韵》,皆按照韵部排列,颇有创见。清代学者走宋代人的道路而有发展,如阮元《积古斋钟鼎□器款识》、方□益《缀遗斋□器款识考释》等,材料不断增多,释文考证时有可观。1937年罗振玉编印《三代吉金文存》,收铭文4000多件,印刷精致,没有释文。清代由于《说文》之学兴盛、声韵训诂研讨日深,在这种学风的影响下,铭文研究进步较快,不断出现专家,如许瀚《攀古小庐金文考释》,吴大□《字说》、《说文古籀补》,孙□让《古籀拾遗》、《古籀馀论》、《名原》等,皆有创见,突过前人。金文的年代长,使用的区域广(黄河、长江中下游广大地方),材料如果不整理清楚,则研究工作会收效不大。例如: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楚王墓,出土铜器过千件,有文字者数百件。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妇好墓,出土铜器数百件,有文字者在百件以上。这两批铜器相距千年,差异很大,铭文掺在一起统称金文,很难说明什么问题。过去学者已理解这一点,王国维《两周金石文韵读·序》(1917)说:“搜周世韵语见於金石文字者,得数十篇,中有杞、□、许、□、徐、楚诸国之文,出商、鲁二颂与十五国风之外,其时亦上起宗周、下讫战国,亘五六百年。”对时间地点观念很清楚,只是工作量太小了。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1931序文)说:“当以年代与国别为之条贯,……余于西周文字得其年代可征或近是者凡一百六十又二器。……其依据国别者,于国别之中亦贯以年代,得列国之文凡一百六十又一器。”这在金文研究中是划时代的创举,可惜规模不大。此后50多年来发现有铭文的铜器数千件,还没有学者整理和作出新的更大的成绩。1985年容庚《金文编》修订第4版采用铭文3902件,收正文(可识的字)2420字,附录(还不能确定的字)1352字,共计3772字。这是今日可见金文的总数,虽不一定准确,也相差不远。这些字多半可以和《说文解字》相对照。先秦文字资料不限于金文,有甲骨、石刻、竹简、帛书、玺印、货币等,而金文终究是主要的,它反映秦用小篆统一文字前1000多年间中国文字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见彩图西周毛公鼎铭文)金文研究工作是多方面的,成绩也不一而足,管燮初《西周金文语法研究》是其中之一例。金文的整个发展过程长达一千几百年,无论是字体、文例还是内容特点都有很大变化,所以研究金文必须从分期入手。商代二里冈期的青铜器,发现有铭文的只有少数几件,文字均系铸成,个别为凸起的阳文,一般为阴文。字数限于两三字,有的是器主的族氏或名字,有的是所祭祀先人称号,还有的似与器的用途有关。这几件有铭文青铜器都不是发掘品,其铭文真伪还值得商榷。商代晚期即殷墟期的金文,数量比二里冈期明显增加,而且时代越晚,字数越多。但总的说来,铭文大多仍很简短,内容和二里冈期相似,或为器主族氏、名字,或为所祭祀先人的称号,复杂一点的则兼记上述两者。这种铭文中表示族氏的字,学者常称为“族徽”,其特点是写得象形,如人形有首和手足,动物形有特征性部分。过去有学者以为是最原始的文字,甚至说是“文字画”。经过甲骨文等材料对比,证明它们其实是文字,不过为了突出而加以美术化而已。族氏有时可与当时地名和出土地点相联系,对研究社会结构也颇重要。商代金文最长的不超过五十字。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四祀□其卣,有三处铭文,盖内和器内底均有“亚□,父丁”四字,“亚□”为族氏,“父丁”为所祀先人;此外在卣外底圈足内又有铭八行四十二字,记商王祭祀帝乙及器主受赏事迹。这件卣作于帝辛(纣)四年。商末金文特长的还有□卣,盖器铭共四十七字(一说四十八字),记某子(商大臣或诸侯)受命望伺人方,器主有功膺赏之事。这一时期金文字体多与甲骨文相近,用词也多类似,如以周祭记作器时间等。成组青铜器有时有同样铭文,如小屯五号墓出土大量器物上有“妇好”二字,可供综合研究。西周早期金文是商代金文的继续和发展。商代流行的那种记族氏等的简短铭文仍然存在,同时出现了许多长篇铭文,记载重大史事。如周康王时的小盂鼎,字数已多达四百字左右。这样的重要金文,前人多说其价值足抵《尚书》一篇。这一时期的历史大事多见于金文。如周武王伐纣见于利簋,所载日期干支与文献密合。周公东征见于方鼎,记伐丰伯薄姑凯旋的情形。分封诸侯的例子有簋的封康侯于卫和宜侯□簋的迁虞(吴)侯于宜。康王时小盂鼎所载伐鬼方,尤为重要。昭王的南征,穆王的游行和用兵,也都有金文详细记述。西周早期金文字体多雄肆,中期则转趋规整,格式也逐渐固定化。多见于中晚期的册命金文,叙述周王对臣下命赐之礼,与当时职官制度极有关系,从所赐舆服还可考见其时等级的区分。这时又有一些金文涉及法律、经济等方面,如□鼎记载与器主□有关的两次诉讼,均与奴隶制有关;几件裘卫器物的铭文,分别叙述了裘卫与矩伯间的三次交易,或以土地交换土地,或以土地交换毛裘皮革,说明土地已可转让,且有以货币计算的价格,是非常珍贵的史料。与土地转让有关的,还有师永盂等器铭。西周晚期金文,长篇更多,其中毛公鼎达四百九十七字,是迄今发现的最长金文。这时金文多反映战争及社会动乱,如虢季子白盘、多友鼎等记伐□狁,兮甲盘、驹父□等记征淮夷,都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随着周王朝的衰落,有些金文也趋于苟简,例如梁其诸器,就出现一些脱漏错讹,这在早中期金文中是罕见的。西周金文多数为周王朝官吏所作,诸侯国的金文相对来说较少。到周室东迁后的春秋时期,王朝衰微,金文陡然减少,而诸侯国的金文却大量出现。这个时期,不但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就连若干小诸侯国也有金文,其地方性显著加强。晋、郑、齐、鲁、楚等国金文,在春秋金文中最为重要。如晋国的晋姜鼎,记晋文侯辅立周平王的功绩;齐国的庚壶,记齐灵公伐莱等战役;楚国的令尹子庚鼎,也可与《左传》相印证。秦国金文,如宝鸡出土的秦公钟、□,天水出土的秦公簋和宋代著录的秦公□,其字体与东方列国不同,已开后世秦篆之先。春秋中期,开始出现个别刻成的铭文,在铭文中错金也有发现。中期后半起,北方晋国逐渐流行一种笔画头尖腹肥的字体,可能即汉晋人所谓“科斗文”;而南方各国则流行以鸟形作为装饰的美术字体,即所谓“鸟书”。这两种特殊字体都流传到战国早期,有的在汉代还有孑遗。南方各国金文多刻意求工,用韵精整。宋代人收藏铜器极重视铭文,如吕大临《考古图》等;也有专门摹刻铭文的,如王俅《啸堂集古录》等;把铭文中的字编为字典则有王楚和薛尚功《钟鼎篆韵》。清代由于《说文》之学兴盛、声韵训诂研讨日深,在这种学风的影响下,铭文研究进步较快,不断出现专家,如吴大《字说》、《说文古籀补》,孙诒让《古籀拾遗》、《古籀馀论》、《名原》等,皆有创见,突过前人。金文的年代长,使用区域广,材料如果不整理清理,则研究工作会收效不大。过去学者已理解这一点。王国维《两周金石文韵读·序》对时间地点观念很清楚。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序文》说:“当以年代与国别为之条贯,……余于西周文字得其年代可征或近是者凡一百六十又二器。……其依据国别者,于国别之中亦贯以年代,得列国之文凡一百六十又一器。”这在金文研究中是划时代的创举。1985年容庚《金文编》修订第四版采用铭文3902件,收正文(可识的字)2420字,附录(还不能确定的字)1352字,共计3772字。这是今日可见金文的总数。先秦文字资料不限于金文,而金文终究是主要的,它反映秦用小篆统一文字前1000多年间中国文字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http://baike.baidu.com/view/40740.htm)也有统计说金文约有三千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零四字,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具有古朴之风格。②人物名。1.中医理事。金文,女,1935年生,浙江省温州市人。1953年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1959年毕业留校,1965年调入成都中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任教。1971-1972年脱产在成都中医学院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习一年。1993年晋升教授。1984-1993年先后任生物化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86年开始协助指导中西医结合内科硕士生的工作,1991年任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硕土生导师。1989年起,兼任成都市生物化学学会理事。他一直站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为中医、针灸、骨伤、五官、中药、中药药理等专业主讲《生物化学》课程,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发表或会议交流的教学法方面的论文4篇,如“如何上好一堂课”(《成都中医学院教学资料选编》,1981)。参加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如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高等中医院校统编教材《生物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生物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杜,1995)。1992年为研究生编写了《临床生物化学》教材,并首次为研究生开设该课程。1975-1980年,主要从事针麻原理的研究,主要论文有:“经结感传与气血关系的探讨”(《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电针与留针对家兔镇痛作用的观察”(《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8)等8篇。科研项目有:“脑力苏片研制”并发表相关论文4篇,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分子物质的与中医辨证施治”。结合中医和临床撰写了多篇论文,译文“疫苗基因”等4篇,还有医疗管理方面的译文。2.高级工艺美术师。金文(1954- ),男,江苏省南京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73年入南京市工艺美术公司,后调入南京市云锦研究所,师承仅存的十余位云锦老艺人,从云锦织造学起,掌握了全套云锦制造工艺。他从事云锦和古代丝绸研究工作30多年,主持和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和省、市级科研复制项目,修补复制了大量文物,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和较高的创作研究能力。它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在古丝绸文物复制和现代艺术织锦研究创作方面,是江苏省唯一的云锦丝织专业的工艺美术家。代表作品有:《织金孔雀羽妆衣纱龙袍料》、《真金孔雀羽团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