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涛
发布时间:2022-03-02 16:47:54 点击次数:53 文章作者:
——人物名。著名科普作家。1940年生于安徽黟县,1957年入北京大学。曾任《光明日报》记者部主任,科学普及出版社(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现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文艺委员会主任委员。最早的创作从上大学时开始,在北大地质地理系念书时,金涛曾经参与创作歌剧《骆驼山》和反映大学生活多幕话剧《冰川春水》,后者发表在当时的《北大青年》上。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长期从事科技新闻报道。在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社会上掀起了尊重知识、宣传科学的热潮。金先生在《光明日报》主编《科学副刊》,他创作了不少的科普与科幻作品,如《月光岛》、《马小哈奇遇记》、《人与兽》、《台风行动》、《暴风雪的夏天》、《魔盒》及《大地的眼睛》、《冰原迷踪》、《失踪的机器人》、《小企鹅和北极犬》、《狐狸探长和他的搭档》等,其中《魔盒》获1993年首届全国优秀少儿科普图书特等奖——周培源奖。他还创作了散文集《风雪之旅》、《从北京到南极》、《环球漫笔》;科学考察记《奇妙的南极》、《探险家的足迹》、《大地的眼睛》等。金先生的作品就如他人品,在科普创作中往往倾注着对社会与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月光岛》于1980年发表,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幻想之作,情节曲折,构思奇特,不但其创意至今仍颇为新颖,而且有着深刻的内涵。早在80年代初,他就发表了《雾啊,西双版纳的雾》,描写因森林的破坏导致西双版纳有名的一景——大雾的大幅减少,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该作品已被选入《20世纪中国科普名篇选》。针对我国科普队伍的现状时,金先生认为由于科普创作受其特点限制,作者必须拥有渊博科学知识和很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把复杂的东西通俗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科普作者。作为科技新闻记者和科普作家,金先生曾两次赴南极考察,并创作了很多有关南极题材的作品。金涛先生最大的特点是勤奋、善于观察。他有一次在烟台出差,早早地就起床出去跑步锻炼身体,看到有人为丢垃圾而争吵,当时就从中得到灵感,写出《谁丢的垃圾》,用童话的方式,通过动物们对丢垃圾的调查,把每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讲述出来,很有趣味性和科普意义,深受读者的喜爱。1990年被金涛先生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1997年被世界科幻大会授予银河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