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个人微信
微博二维码
在线留言
《金典》 黄金新闻 黄金广告 黄金品牌展示 黄金制品展销 黄金实时行情 黄金储备 黄金管理经营 黄金科技 黄金教育 黄金仪器仪表 黄金学术论文发布区 黄金政策法规 黄金历史 黄金考古 黄金博物馆 黄金主题公园 黄金用途 黄金业界 黄金媒介 黄金文字 黄金文化 金属学 黄金资源 黄金矿物 黄金生产 黄金产量 黄金加工鉴定 黄金行业标准 参考资料 合作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金文化大典 > 金字6字词

仙人洞金狮子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4:08      点击次数:30      文章作者:
——传说中的神物。仙人洞在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西南部的磨坪乡,这里曾是春秋战国前期猃狁(xianyun)族一个部落居住的地方,2003年6月,该县考古队在这里发现了这一悬棺群,经考古专家确认,共发现悬棺131副。金狮子是流传于悬棺区的一个传说。磨坪乡素有“江南神农架”之称,与鄂西巴东、长阳两县接壤,平均海拔1200米。有悬棺群的那面峭壁当地老百姓称其为仙人洞。仙人洞位于磨坪乡杨林桥村二组的升坪河岸边,峭壁是秭归与巴东的分界线,有悬棺的一面属于秭归县,除此以外则属巴东县。悬棺群坐北面南,呈近S状分布在长20米左右,高100余米的峭壁上,洞穴口呈长圆方扁不规则状,直径约2.5米,高1.5米。过去这些死人如何埋入如此高的地方,老百姓们却讲不清楚了,他们只能由此就联想了诸多神话故事,再加上这些死人“住”在上面既毁不了,又不容易腐烂和被移动,于是他们就认为这些死人是高不可攀的神仙,在过去,逢红白喜事,村里人常有人在这里烧香跪拜。仙人洞由此得名。悬棺下面的泥沙将宽阔的河滩分成两条小的河流。据对河床的考察发掘,专家认定在远古时代这里曾是一片良田,并以此推测这片良田曾是悬崖上的这些仙逝古人们耕作的土地。站在仙人洞下的河滩上,用肉眼能清晰地看到距悬崖顶部10几米处有一道高3米左右,宽约半米的岩洞口挂着一捆绳子。考古人员通过高倍望远镜能数清这捆绳子共盘了121圈。有人试图通过意外发现的这捆绳索解开悬棺之谜。但事实上,这捆绳子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玄,它其实是几十年前当地一个采硝人所挂。据杨林桥村77岁高龄的王大举老人介绍:约40年前,当地一个叫王大凯(已故)的人整天在仙人洞的悬崖上采硝。他将绳子的一头系在悬崖顶部的大树和石头上,另一头系在自己身上,然后顺着岩缝打上木桩,他就通过这种方法攀附在仙人洞的悬崖上采硝,后来由于年岁大采不了硝了,不知为什么就将绳子留在了距悬崖顶部十几米的一道崖缝里。王大凯在采硝之余称其在仙人洞里发现“仙人”的白骨,有的岩洞里还有剪刀、火钳、碗盘等物。王大举还说,在他十几岁的时候,经常和同村的伙伴们在仙人洞下的河滩上玩耍。由于年幼无知,他们用竹竿等物将距离地面较近岩洞里的木块、头骨、腿骨挑出,他们从未发现类似铁器、瓷器、石器等物。他只听说以前有一个采药的人在此采药,看见仙人洞里的一个金狮子便将其搬回家,后来得了重病,于是赶紧将金狮子还回原处,病很快就好了,从此以后就没有人敢轻易动里面的东西了。据王大举老人介绍,悬棺棺木是用当地一种耐腐马桑木树做成,这种叫马桑木的高耐腐树现在都长不大,一般只有一人多高,鸡蛋粗细,而悬棺群内做棺木的马桑树至少也有碗口粗。秭归县考古队在此经过数月的考证发掘,并未发现悬棺岩洞里有陪葬品。洞内要么空空如也,要么就是一堆散架的棺木和几根白骨。按照古人的习惯,悬棺内应该有陪葬品,至于这些东西是被盗墓者席卷一空,还是因为类似采硝采药人的顺手牵羊致其不翼而飞,我们不得而知。悬棺葬是我国古代一种葬俗。悬棺神秘莫测,距今大都在2000-3000年以上,被称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数以百计的悬棺,主要分布在云、贵、川、闽等长江流域和南部十几个省区,是古代特别是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采用最多的一种祭祀方式。经过多年的考古发现和科学论证,已发现悬棺葬的形式有多种:有的把棺材置于悬崖上的洞内;有的在悬崖上横开石缝,把棺材横放其上;有的在峭壁上寻找树蔸或凿石孔栽桩,把棺材悬搁在外;有的人工打桩,将棺材架于其上;有的选择悬崖上的大岩洞,将多具棺材堆放在一处等等。从已发现的棺材样式来看,既有船形,又有长方形的;既有独木挖成的,又有用厚木板合成的。高距地面一般为几十米至上百米,其景观令人叹为观之。百米悬崖绝壁之上的洞穴中棺木是用什么办法放置进去的?为何要将这些人安放洞穴之中?什么人才能享受此种殊荣?这些都成为千古之谜,至今仍未能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