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山的传说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3:56 点击次数:19 文章作者:
——金牛山东距郢都城三十里,属荆山余脉。据传在盘古开天地时,那里原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圣母娘娘从此地路过时遗落了一串珍珠,一夜之间长成了一条山脉。那金牛山原是那串珠子上的一个金牛坠儿,它仗着河山的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渐渐长成一头光芒四射的金牛。又经过无数年的修炼,那金牛炼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自称荆妞,经常到人间游玩。她看到当地百姓很清贫,过年过节连待客的碗筷都买不起。于是她制作了很多金筷银碗。谁家有事,只要先一天晚上在金牛洞前高叫三声“荆妞姑娘,请借碗筷”,第二天早上,你就会在金牛洞前拿到你所需的碗筷。但用毕之后,必须立即还回去。渐渐地,方圆百里的百姓都来找荆妞借碗筷。后来,有个贪心的财主在还碗筷的时候,偷偷留下一筒(十个)银碗,一把(十双)金筷子,欲占为己有。荆妞发现后,一时大怒,作法使财主留下的碗筷变成了竹筷陶碗,并关闭了金牛洞,再也不往外借碗筷了。荆妞也很少在人间露面了。金牛山脚下的蛮河边上,住着一个年轻的后生,名叫水生,靠摆渡为生。在他的码头上,经常有一头小黄牛,乘他的渡船来回过河。那小牛不胖不瘦,一身金黄,没有一根杂毛,小伙子甚是喜爱。天长日久,他和这小黄牛也挺有感情似的。有时同牛说几句话,开句把玩笑,那小牛也“哞哞”叫几声与水生逗乐,两个都感到甚为快乐有趣。有一次小牛又来过河,船行到河中,水生拍拍牛屁股笑着说:“小黄牛啊,你常来过河也应付点船钱。”那小黄听懂了似的摇摇头,摆摆尾,“哞哞”叫了几声。船到对岸,牛在上岸前站在船头拉了一滩屎,跳上岸去。水生拴好船缆,发现牛屎,便笑骂着:“你这小东西真不够意思,白过河也就算了,你不该弄脏我的船。”那小牛又回过头来“哞哞”叫了两声。水生笑笑,就用铁铲将牛粪铲入河中。铁铲太窄,一下子没铲尽,当他再一次铲下去时,突然惊呆了,他看见的哪是牛屎?而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当即后悔不迭。略一思忖,知道是小黄牛付给的船钱。水生心想,屙金尿银,莫非它就传说中的金牛?金牛就是荆妞。爷爷临终前说我是富贵命,能娶个神仙做媳妇,莫非就应在荆妞身上?对,这是天赐良缘,决不能错过。说来也怪,从那天过后,小黄牛有好些日子没来过河了。水生准备了一肚子话却无法讲出来,时间一久,水生只觉得食不甘味,睡不安寝。正当水生要病倒的那天,小黄牛又出现在他的码头上。在水生眼里,那并不是小黄牛,而是穿金戴银的荆妞。当小黄牛一上船,水生还没解开船缆,就扑到小黄牛的身上,口中说道:“金牛啊金牛,这些日子你到哪里去了,想得我好苦啊。”说着说着,竟滴下泪来。小黄牛并不讲话,只是用头、用嘴轻轻摩挲着水生的衣服和头,眼中竟也含着泪。不知过了多久,水生才想起来解缆摆渡。小黄牛过了河,向山上走去,水生便远远地跟在后面,一直到看不见黄牛的踪影了,才一步一回头的走到船上。此后,小黄牛又经常来过河,每次水生都要和它亲热一阵子,说一会话,上岸后又跟在后边走很远。到后来,小黄牛上岸时竟也有些恋恋不舍起来。有一次,水生等黄牛上岸后又跟了很远,直到不见了小黄牛的踪影。正准备往回走,忽然传来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水生抬头一看,只见金牛山顶上,一个身穿金色衣裳的妙龄女子在向他招手,口中唱道:“太阳出来照四方,妹在山头望情郎,眼见情郎哥到山口,为何犹豫又彷徨?”水生认真一看,果然象是传说中的荆妞,再回头一望,除自己外绝无他人,这才知荆妞是唱给自己听的。清脆的歌声,甜蜜的情意,几乎让水生醉倒。他哪里是彷徨,他是在怀疑这是不是在梦中。他用力揪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生痛、生痛,于是亮起他的男高音唱道:“春风吹来透心凉,哥想阿妹心发慌。有心来把山顶上,又怕山高坡又长。”荆妞一听水生歌也唱得很好听,于是又高声唱道:“对歌你就大胆唱,看妹别怕山坡长,当心一时狂风起,云遮山隐雾茫茫。”水生听到此,以为荆妞要走,也顾不得再对山歌,顾不得漫山荆棘拦路,高声喊道:“别走,别走,等等我!”边喊边朝山顶跑去。那山顶上的女子也娇笑着从山顶上跑下来。二人跑到山腰,正好在金牛洞前一块平地上相会。突然,水生一下楞住了。眼前这个女子他并不相识,高挽的发髻如朵朵乌云,两道柳叶眉下是一对美丽的丹凤眼,高挺的鼻梁如一颗悬胆,红红的樱桃小口似有无限诱人的魅力,苗条的身材似杨柳,飘飘的衣裙更似仙女下凡。除了那眼睛似曾相识,站在水生面前确实是一位陌生的少女。在远处对山歌时,水生没有感到羞涩,而站到了面前,水生却感到急促不安,更不敢造次。见水生那副呆样,荆妞“扑哧”一笑,轻轻说道:“傻哥哥,相识多年了还那么腼腆,在船上热乎劲哪里去啦?”听她这么说,水生恍然大悟,对面前的少女就是荆妞深信不疑。这时他毫不犹豫地扑上去,一把抱起荆姐,在原地转了几个圈。银铃般的笑声响彻整个山岗,并在山中长时间回荡。刹时间,野兔停止了奔跑,小鸟停止了鸣叫,都睁大着双眼,羡慕地欣赏着这对快乐的小情人。从那以后,水生和荆妞天天在一起。不久他们结婚了,夫妇二人一个摆渡,一个到处扶危济困,并在金牛山及周围的山上,种下漫山遍野花木,豢养了许多飞禽走兽。直到现在,金牛山一带树木花草枝繁叶茂,飞禽走兽满山奔跑,是一个天然的好猎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