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国家公园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3:55 点击次数:22 文章作者:
——公园名。台湾的第六座国家公园,1995年10月成立,是最年轻的国家公园,也是首座以维护历史文化资产、战役纪念为主,并兼具自然资源保育功能的国家公园,位于金门县。金门国家公园位居台湾海峡前线,范围包括了金门岛的中央、西北、西南、东北角区域,以及烈屿(俗称小金门)的环岛道路及其外围区,共分为古宁头区、太武山区、古岗区、马山区和烈屿岛区,总面积约为3720公顷,约占大小金门总面积的四分之一。金门岛地质单纯,若以琼林--尚义连线为界,可将金门本岛分为两大地质区,东半部明显露出大量花岗片麻岩,西半部则以红土层为主。金门本岛的东北、东南海岸及烈屿的东北--东南海岸,都被海水侵蚀而成为海蚀崖或海蚀平台,且露出花岗片麻岩被岩脉侵入的景观。金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面无高山屏障,风力强劲,年均温约摄氏20.8度,冬季干冷,春季多雾,年降雨量约1000公厘,多集中在4到9月,且由于年蒸发量达1680公厘以上,使岛上出现半干旱的现象,再加上岛上土质以砂土及裸露红壤土为代表,不宜耕作,故岛上农作以耐旱性杂粮为主。金门人文史迹可说是相当丰富,全县古迹共计有21处,其中11处位于国家公园内,包括国家二级古迹琼林蔡氏祠堂、文台宝塔、水头黄氏酉堂别业、虚江啸卧群谒等四处,及三级古迹邱良功墓园、汉影云根谒、振威第、琼林一门三节坊、海印寺石门关、水尾塔、蔡攀龙墓等七处。1949年起,金门因为军事管制,城市化缓慢,仍维持传统建筑风貌,构成金门本岛特殊文化景观。金门国家公园成立时,即将范围内之包存完善之聚落定为七大传统聚落加以保存。分别为琼林、珠山、欧厝、南山、北山、水头、山后。金门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而作为国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长期战备使得金门岛上处处是防御工事,无情的战火也在此留下深刻的历史遗迹。古宁头战役的主战场在古宁头区,包括北山洋楼、李光前将军庙、林厝浴血歼敌纪念碑、古宁头精神堡垒、湖南高地等,见证了战火的无情。太武山的中央坑道、琼林的地下战斗村、八二三战史馆、太武山军人公墓等,成为追怀八二三炮战的最佳去处。此外,距离海峡对岸仅2300米的著名心战喊话中心马山播音站、烈屿的九宫坑道及双口战斗村、太武山上的毋忘在莒碑、湖井头军史馆等,在在都纪录著金门那段烽火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