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级战列舰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3:54 点击次数:32 文章作者:
——战舰名。排水量32000吨(标准)/35560吨(最大)。尺寸:长222m,宽31m,型深13m,吃水9.7m。动力:136000马力。舰载机:弹射器一部,浮筒式水上飞机3架。最大航速:30节。续航力:10000海里/18节。主炮:四座双联装14英寸(356mm)(仰角43')。副炮:单装6英寸(152mm)14门(仰角30')。高炮:四座双联装5英寸(127mm),25mm100座,13mm8座(改装后)。鱼雷:2座533mm发射筒,带8枚六式鱼雷。舰员:标准1100人(战时1500人)。二次大战期间日本海军的12艘战列舰中,为其南北征战的战列舰不是“大和”和“武藏”,而是四艘陈旧落后的金刚级战列舰:金刚、比睿、榛名、雾岛。从1913年开始建造到太平洋战争爆发,金刚级战列舰已经拥有25年以上的舰龄。就是这种老掉牙的战列舰,或作为机动部队的一员,或任夜战部队的主力,在广袤的太平洋战场上耀武扬威,一次又一次地绝处生还,令人刮目相看。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海军当局把美国作为假想敌,把宽阔无垠的太平洋作为将来的活动舞台。其时,英国海军独辟蹊径,建造了巨炮战列舰“无畏”号,开创了战列舰的新纪元。而且,装甲巡洋舰也进行了重大改造,装备了与战列舰相当的巨炮,发展成战列巡洋舰。在这样的情况下,各海军大国纷纷仿建“无畏”号战列舰,展开了新一轮激烈竞争。这种竞争来势凶猛,不久即出现了超无畏级战列舰。日本海军在日俄战争中大获全胜,俘获多艘舰艇在数量上弥补了自己的损失。但无畏级战列舰的出现,使得日海军原有的舰只相形见拙。有鉴于此,齐藤实海军大臣于1906年向内阁提交了一份海军发展计划提案,要求在近期内建造战列舰(约2万吨级)3艘,装甲巡洋舰(约1.2万吨级)4艘。然而,刚刚经历过日俄战争的日本在财力上力不从心,无法一下子满足海军方面的要求。1907年3月18日,日本第23次内阁会议决定,先行建造2艘战列舰(“河内”号、“摄津”号)和1艘装甲巡洋舰(“金刚”号)。2艘战列舰于1909如期开工,但建造装甲巡洋舰的计划却一拖再拖,迟迟不能付诸实施。1910年,齐藤实海军大臣以组建“八八舰队”的名义,再次向内阁提交了扩充海军军备的提案,该提案一改各海军列强奉行的造舰方针,要求建造一等战列舰7艘,一等巡洋舰3艘,其它舰只41艘。1911年3月,内阁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海军大臣的提案,决定中止原定的造舰计划,自1911年起,将所有舰艇建造的预算合并为“军备充实费、军舰制造费”,每年拨款1.58亿元(旧日币单位),一定6年。这样一来,装甲巡洋舰的建造数量一下子增加到4艘(金刚、比睿、榛名、雾岛)。“金刚”号的建造计划早就被通过,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期开工。其时,英国正计划建造“狮”级战列巡洋舰。鉴于这种情况,军令部决定优先建造战列巡洋舰。考虑到当时日本的造船厂没有建造大型高速战列舰的经验,以引进技术为主要目的,决定首舰交由英国建造。在军令部次长藤井较一中将的积极活动下,日本与英国的巴罗造船厂签定了建造“金刚”号的合同。“金刚”级实际上就是英国“狮”级的仿造型。“金刚”号于1911年1月17日正式开工,1912年5月18日下水,1913年8月16日完工。同年11月5日,“金刚”号东渡扶桑,进入日本第一大军港横须贺港,12月1日正式编入第一舰队。继“金刚”号之后,“比睿”号、“榛名”号、“雾岛”号以其为蓝本,分别由横须贺、川崎、三菱造船厂承建,于1915年4月19日前全部建成。同年12月13日,三舰同时编入日海军第2舰队第3战队,组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巡洋舰编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