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铤
发布时间:2022-03-02 16:47:45 点击次数:46 文章作者:
——金锭。黄金货币。熔铸成条块等固定形状的黄金,其重数两、数十两不等。最早出现在唐朝,唐长安城东市遗址曾出土金铤。南宋多用。南宋国都杭州城出土众多。唐·李延寿《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三·梁武帝诸子》:“世子凭以罪前诛死,次子应嗣。应不慧,王薨,至内库阅珍物,见金铤,问左右曰:‘此可食不?’答曰:‘不可。’应曰:‘既不可食,并特乞汝。’他皆此类。”铤(dìng),古同“锭”,专门铸成的各种形态的金银块,用以货币流通。2001-2005年3月出土于湖北省钟祥市明梁庄王墓。共2件,两锭均作扁体弧端,束腰,正面铸有铭文,背面素面。其一为长14厘米,宽10厘米,厚0.8厘米,重1874.3克,铭文为:“随驾银作局销捌成色金伍拾两重作头季鼎等匠人黄闵弟永乐拾肆年捌月日”;其二为长13厘米,宽9.8厘米,厚1厘米,重1937克。铭文为:“永乐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它是目前唯一一件考古发现有铭文记载的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文物。下图为明洪武金锭,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院。参见“南宋金铤”、“陈二郎十足金铭金铤”、“南宋吕字葫芦印八两金铤”。